就在此刻,叙利亚南部的苏韦达省,194具尸体正在国家医院里腐烂发臭。他们的双手被反绑,头颅被子弹贯穿,像屠宰场的牲口般堆叠——这不是ISIS的暴行,而是叙利亚临时政府“合法军队”的手笔。
当政府军开着装甲车冲进平民住宅区,当内政部特工在街头随意处决老人妇女,我们终于看清:中东最血腥的屠刀,早已披上了国家机器的外衣。今天,我们就来撕开这场“清洗行动”的遮羞布。
一、屠杀现场:政府军枪口下的“秩序重建”
根据叙利亚观察组织(SOHR)的现场记录,7月17日凌晨3点,政府军突然封锁苏韦达城区所有出口。士兵们手持“通缉名单”,挨家挨户破门搜查。在拉德万家族宾客院,12名德鲁兹平民被当场射杀,其中3名未成年人蜷缩在墙角,子弹从后脑贯穿前额。一位匿名的医院护工向我们透露:“太平间温度调到零下20度,尸体还是腐臭——因为实在堆不下,有些遗体在走廊躺了48小时。”
展开剩余76%临时政府宣称这是“恢复秩序的必要措施”。但现场照片戳穿了谎言:被焚毁的德鲁兹民居焦黑墙体上,留着“异教徒去死”的喷漆;政府军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“德鲁兹暴行证据”,事后被证实是AI换脸的假视频。更讽刺的是,冲突导火索不过是一起普通的绑架案——蔬菜商贩被劫持,政府却选择用机枪“调解”纠纷。
二、杀人模板:朱拉尼的“三步清洗法”
这次屠杀绝非偶然。把时间倒回四个月前,2025年3月的叙利亚西部沿海地区,1500名阿拉维派平民被以同样方式“处理”。乱葬坑里的儿童遗骸、焚尸坑中碳化的尸体、被汽油弹烧成框架的民居——这些场景在苏韦达再度复刻。
朱拉尼政权已形成固定操作流程:
制造冲突:通过绑架、袭击等事件激化部族矛盾 武力介入:以“维稳”名义派遣军队站队某一方 舆论操控:用伪造证据将屠杀包装成“反恐行动”这种模式的高明之处在于,它让国际社会陷入道德困境——谴责屠杀等于支持“恐怖分子”,保持沉默则沦为帮凶。而朱拉尼,正是这场死亡游戏的设计师。
三、屠夫上位:从恐怖分子到“合法总统”
现年52岁的朱拉尼,堪称中东最危险的投机者。他的人生履历写满血腥:基地组织训练营出身,努斯拉阵线创始人,征服沙姆阵线精神领袖。2023年叙利亚政权崩溃后,他第一时间撕掉“圣战者”标签,与美国、俄罗斯秘密谈判,最终以“民主改革者”身份入主大马士革总统府。
但豺狼不会改变嗜血本性。掌握政权后,朱拉尼将恐怖主义战术升级为国家战略:
军事上:保留原圣战武装骨干,换装政府军制服 经济上:控制叙利亚90%的石油走私路线,用黑金喂养军队 舆论上:雇佣欧洲公关公司,在推特塑造“反恐英雄”人设最令人胆寒的是他的“族群净化论”。在2024年流出的内部讲话录音中,朱拉尼明确表示:“叙利亚不需要五种以上的族群,不归顺者都是国家敌人。”这句话如今变成子弹,一颗颗打进德鲁兹人的头颅。
四、世界沉默:屠杀背后的全球博弈
面对苏韦达惨案,联合国安理会吵了三天,最终连谴责声明都没通过。美国务院发言人轻飘飘一句“敦促各方克制”,俄罗斯在社交媒体点赞朱拉尼的“反恐成果”,欧盟忙着讨论要不要接收叙利亚难民——194条人命,抵不过地缘政治算计。
更深层的利益链正在浮现:
土耳其默许屠杀,换取朱拉尼对库尔德武装的打击 伊朗通过军火交易,换取叙利亚境内导弹基地 俄罗斯获得塔尔图斯港99年租约,地中海舰队直插北约腹地当大国把屠杀当作谈判筹码,鲜血就成了最廉价的货币。一位逃到黎巴嫩的德鲁兹长老悲愤道:“世界不是看不见,他们只是闭上了眼。”
五、德鲁兹生死劫:一个民族的存亡启示
拥有百万人口的德鲁兹族群,正在经历千年未有的危机。这个信仰隐秘、实行内婚制的群体,因其拒绝皈依极端教义,被朱拉尼政权贴上“异端”标签。从2024年至今,已有47个德鲁兹村庄从地图上消失。
但他们的抗争同样震撼:
青年用3D打印机制造简易武器 妇女组建情报网,用暗语传递军队动向 海外族群变卖珠宝,通过比特币向家乡汇款在苏韦达国家医院的残垣断壁间,有人用血写下《古兰经》经文:“你们不要绝望于真主的慈恩。”这摊血迹在烈日下干涸变黑,像极了这个时代的隐喻——当屠刀成为权力,希望便成了最奢侈的抵抗。
发布于:福建省名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